15283526501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浏览

2012年冷水性鱼类养殖产业调研总报告4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途径

浏览:3709       发布时间:2016-05-31

我国有丰富的冷水水域资源,自然分布着众多名贵冷水性鱼类。由于水域分散、产业关键技术和交流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制约,仍然形不成产业的强势规模。改变冷水鱼养殖产业生产现状,提升技术水平,是冷水性鱼类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也是广大生产者的热切愿望。对此,我们以下5个方面的建议:

1、借鉴先进的良种管理经验,加快良种培育

欧洲鱼类品种管理主要做法:一是国家和企业提供充足的育种经费;二是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机构负责培育的品种,对社会招标维护,仅向2-3家公司招标,防止恶性竞争;三是专业种质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培育品种,依靠市场需求为杠杆;四是强调配套系制种技术,每个专业化品系内维护是依靠家系选育;五是严格控制种质经营执照的发放,如丹麦,仅有2家具备虹鳟良种种质经销的执照;六是采用育种设施先进配套,包括防疫设施如紫外消毒装置、臭氧发生器,物理过滤、生物过滤、无害化处理、主要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等。

优良品种是水产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缺少鲑科选育良种,养殖的以引进的选育种和我国自主开发的野生种为主。国外商家为了种苗控制市场,达到长期从中获利的目的,所出售苗种主要以全雌三倍体的不育种为主。为能改变种业现状,甘肃水产研究所选育出金鳟新品种、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采用家系选育技术、选育到G3世代,形成了虹鳟早产和快速生长两个优良品系,命名渤海1、2号,早产时间较选育前提前30天、生长速度快15-30%。另一个技术方法是采用全雌三倍体技术,培育出生长速度快、不育、肉质鲜美的品种,专门用于商品鱼生产。项目调研组通过北欧冷水鱼养殖产业考察,认为我们国家应采取苗种培育资格准入证制度,加强水产制种监管力度、加大育种经费的投入、加强良种选育、提高良种覆盖率。

2、规范病防技术、提高冷水鱼疫苗研发速度

一是在全国冷水鱼养殖场进行病害防治知识培训,提倡鱼苗购买前的进行疫病检测,病鱼的处理方法等,制定标准规程;二是在全国所有冷水鱼养殖产区抽检病害,病害感染情况备案,建立保护无污染养殖区,加强鱼苗引进的病害检测和流通控制,从源头上保护无污染区;三是分离保存全国范围内的冷水鱼病害病原,比较分析寻找主要致病病原,针对致病病原开展疫苗的研发工作,包括灭活疫苗,核酸疫苗,弱毒苗等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四是疫苗的普及和应用,从源头上切断病害的发展。

研发和普及应用疫苗,是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所冷水鱼疫苗的研制已培养了IHNV敏感细胞系4株,收集整理保存全国范围内IHN病料,建立了IHN 核酸水平和细胞水平检测方法,检测分离了数株IHNV,对病毒毒力进行了检测,证明获得和我国流行主要IHNV强毒株,并且克隆得到了IHNV的表面糖蛋白基因序列,构建了糖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和核酸疫苗,IHNV基础研究和疫苗的保护作用实验正在进行中。

3、建立高效低排环境友好式的养殖模式

虽然我国具有丰富的冷水资源,但由于过于分散难于规模化应用,冷水鱼产业长期以来受地域、水源、温度的限制,仍然形不成产业规模。从养殖水工程设施的利用入手是解决受水源制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目前我们的研究也正朝着高效低排和碳汇方面发展,采用两种技术方法,方法之一是在大型湖泊、水库设置封闭式养殖工程设备,将水体跃温层之下的低温水体提至封闭式养殖工程设备中,养殖水体的废弃物经过高效离心处理后再排放和利用;方法二是循环水养殖系统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其基本原理主要有颗粒悬浮物机械过滤系统—生物过滤系统(可将NH4+转化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将有机物质转变成CO2)—紫外线消毒系统—增氧系统—生产鱼池(罐),一个最主要优势是能够以最低的成本保持最理想的水质环境,所有最重要的水质参数都可以进行在线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最佳的与健康和生长,这就为所有品种的可预测性水产养殖奠定了基础。另外一个优势是对水源要求低、用水量少、占地小,而且收集污泥系统,将其转化成肥料,大大的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方法三是在大型水体中设置智能化的大网箱,实现水产养殖工业化,可以再现控制饲料投喂、环境指标、捕捞等生产环节,这种方法优点是投资少、效率高,缺点是长时间应用会对养殖水域产生一定的污染,应慎重利用。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解决了冷水鱼养殖受地域、水源、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实现节水、低排、规模化、工业化的环境友好养殖方式。另外,我们大力提倡大水面放牧式养殖,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的效益,即提高了渔业产量、又可以渔宜水,改善水生态环境。

4、建立深加工技术标准、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已经成为鲟鱼养殖大国,目前还称不上鲟鱼子酱生产和出吕强国。世界野生鲟鱼鱼子酱产量由1977年的2004.88吨下降至2009年的42.63吨。由于产量骤减造成价格飞涨,鲟鱼仔酱生产成为鲟鱼养殖业的终极目标。2010年世界鲟鱼仔酱产量122吨,人工养殖的占98.3%,我国产量15吨,出口5.3吨,主要出口到新加坡、法国、德国、阿联酋、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没有打进鱼子酱主要消费国美国、日本等国,价格也处于同类产品的低价位,主要因素是我国鱼子酱的品质检测技术还没有得到国际主要消费国的认同。预计未来五年人工养殖鱼子酱的产量将随着中国养殖产量的增加得到快速的提升,世界养殖鲟鱼仔酱产量将达到150吨以上,而中国的产量将达到80吨以上。在未来的数十年内,人工养殖的鲟鱼鱼子酱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鲟鱼子酱在国际市场需求中,将长期处于作为食品领域的顶级奢侈品的高端价位。因而加强鲟鱼养殖业的健康引导,选择国际公认的品种进行养殖生产鱼子酱如:欧洲鳇、俄罗斯鲟、闪光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施氏鲟;加强国产鱼子酱的品质认定,以取得国际主流市场的认同;加强产品深加工工艺和过程管理,增强国家市场竟增力,以确保我国鲟鱼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5、建立产业经济合作组织

积极促进建立由政府主导的产业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产业技术和贸易信息交流,规范行业秩序特别是产品出口秩序,加强自律,把我国冷水性鱼类的养殖技术优势变为经济和贸易优势.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15283526501